
Mdm Lim passed away last week. She donated a pair of bound feet shoes to Penang State Museum. As the Chairman of State Museum, I gave a press interview to Guang Min recognising her generosity.
纏足女捐3吋金蓮‧檳表揚文物共享精神
要聞 北馬 地方 2010-03-17 19:14
一雙3寸金蓮連成人手掌也比不上,就像一雙嬰兒鞋般大小,林玉娘也只能在年壯時期,才有眼力手力縫製。(圖:光明日報)
長子陳振良和次子陳振明看著繡花鞋就想起母親,3寸金蓮讓母親一輩子都無法邁開大步走路,每次問媽媽重來會否反抗時,母親都斬釘截鐵說:“一定會。”顯示封建女性悲情一生。(圖:光明日報)
黃漢偉:3寸金蓮檳城罕有,捐贈者精神可嘉。本身將親率博物館成員登門造訪,表揚捐贈行動。(圖:光明日報)
1 of 3(檳城)《光明日報》報導檳城末代“纏足女”林玉娘要把一雙親手縫製的“3寸金蓮”捐贈給檳城博物館的遺願後,獲得州政府高度關注。藝術委員會主席黃漢偉表明將親率博物館成員,登門造訪林玉娘的兒子陳振良,表揚陳家捐贈文物的社會共享精神。
喬治市入遺後,古蹟建築和老屋內古文物均變得奇貨可居。州政府雖極力於古蹟建築保護的宣導工作,可是“顧得屋卻看不了物”,檳城的本土文物在人事變遷中大量流失,尤其新加坡民間收藏家和博物館更視檳為文物搜購寶地,高價收購二戰時期或峇峇娘惹文物,使檳掀起一波文物浩劫,造成本土歷史缺口。
讚纏足女思想前衛
“在文物迅速流失時代,林玉娘作為纏足女性卻有高度人文意識,以捐贈文物為遺願,證明她身體雖被封建枷鎖束縛,思想卻前衛寬大,值得推崇。”
黃漢偉今日(週三,3月17日)接受《光明日報》訪問時表示,《光明日報》的“未代纏足女”報導出街後,馬上引起他的關注。
由於檳城博物館人員多為單一種族,沒法留意各源流報章新聞,他已指示博物館人員,主動“出擊”陳家拜訪,接收文物。
他指出,博物館成立宗旨是研究、收藏和保護文物史料,並舉行各切合主題的展覽,將文物史料公諸於世,世人共賞。因此,本身將在拜訪陳家時,帶同博物館的品鑑專家前往,以為這一雙“3寸金蓮”進行價值品鑑。
他說,一般的民間捐贈程序,是捐贈者先行聯絡博物館後交上物件,品鑑專家將進行價值研究工作,一旦證明有關物件具文物收藏價值,便會發出“捐贈表揚狀”,表揚捐贈精神,再系統化收藏。
“博物館對民間捐贈向來是張開雙臂歡迎,但標准是要‘文物有價’。曾經有人認為本身藏品特殊,但品鑑結果卻只是一般舊沙籠,這就不被接受了。”
他披露,閱報後對高齡90歲的林玉娘“纏足女”身份感不可思議,本身在檳城數十年都不曾見過纏腳女性。纏足雖是千年歷史的中國社會封建產物,但林玉娘定居檳城逾70年,實實在在是“檳城本土歷史部份”,不可被忽略。
將配合百年婦運展出
歷史悠久的“3寸金蓮”巧碰婦女解放運動100週年紀念,3寸金蓮可以婦女解放象徵出發,成主題個展的其中展品。
黃漢偉說,博物館在收獲捐贈物後,只有跨時代的重要文物會馬上展出,其他文物一般先收藏,再打造個別主題展覽。
“這雙3寸金蓮碰上今年也是百年婦運紀念。兩者都有婦權應被尊重,是婦女解放的象徵意義。博物館將在檳藝術畫廊與澳洲藝術家做‘頭巾’藝術展覽,可能赶得上一併展示。”
將為捐贈者留下記載
他指出,當局當務之急是先與陳家人取得聯繫,瞭解這雙3寸金蓮價值意義。博物館也會尋求非政府組織幫忙,一同前往進行口述歷史記錄,為捐贈者留下資料記載,以供收藏之用。
90歲的檳末代“纏足女”林玉娘1947年從中國福建惠安省南來檳城,於3月12日安祥離世後,家人要將她親手縫紉的最後一雙“3寸金蓮”捐獻給檳州博物館,完成她的生前遺願,讓這具千年歷史背景的遺物永久保存。
林玉娘長子陳振良說母親在檳生活70多年,生前一針一線用心地縫製“3寸金蓮”,9兄弟姊妹每人各獲一雙外,便留一雙給檳州博物館。
每雙繡花鞋都是林玉娘壯年時親手縫製,每雙鞋大約需時3個月縫製,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鞋頭的刺繡,精巧細膩,是精巧民間藝術品。
民眾捐文物可扣稅
林玉娘一雙“3寸金蓮”將開啟文物捐贈風氣,黃漢偉呼吁更多檳民在“珍品無處去”時,主動聯繫博物館或州政府,實踐“世界共產”、世代傳承精神,不讓文物流落他鄉。
黃漢偉披露,據1967年所得稅法令第44(6&6A)條文,但凡民間向中央政府、州政府或特定政府單位捐贈金錢或價贈文物,都將在獲得內陸稅收局總監批准後,獲得個人或公司以同等捐款或文物價值稅務回扣。
“這是一種雙贏。捐贈者除獲得表揚外,也可獲得稅務回扣。可是這法令存在多年,卻至今沒獲得引用,因為民間捐贈少之又少。”
法令存在卻沒獲引用
他指出,他早前到新加坡一博物館考察,發現博物館將多架二戰時期腳車,懸掛牆上展示,裝置藝術效果吸引人同時,最令人愕然是負責人證實多架腳車文物是在檳搜購所得,本地文物大量流失海外。
他說,目前已指示博物館不要坐待文物,應主動出擊蒐集,不讓文物流落他鄉。民間捐贈物一旦被鑑定後證實價值,都可獲博物館發出證明,再向稅收局申請回扣。
光明日報 · 2010.03.17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